“学史增信”专题学习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6-24

一、准确把握“学史增信”的目标要求

本文语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底气的。这种自信来自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来自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认可,来自国际比较的显著优势。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四个自信”,是开展伟大斗争的精神引领,是建设伟大工程的精神旗帜,是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晰学史增信的目标要求,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自信是整体性的

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个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步赶上时代,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人间正道。增强道路自信,就是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幸福。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增强理论自信,就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未来。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注重将有益做法与实践经验及时上升到制度层面,为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增强制度自信,就是既要发挥显著制度优势,又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能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自立自强,首先在文化上要自觉自信。可以说,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事关文化自身能否繁荣发展,而且关系到国运兴衰、民族浮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增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坚守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二)增强自信是有底气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底气的。这种自信来自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来自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认可,来自国际比较的显著优势。

来自伟大成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信的基础在于成功实践。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基础上,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方面,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和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实现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最有说服力。正是创造“两大奇迹”的伟大实践,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自人民认可。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大举措,赢得了人心、凝聚了共识、稳定了预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的人民群众,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对美好生活增添了真切憧憬,对跟党走坚定了无比信心。

来自国际比较。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曾几何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路径被奉为圭臬,更有人提出了所谓“历史终结论”。但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我国高质量答好疫情防控考卷,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同时成为主要经济体中第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国家。相反,截至美东时间2021年3月16日16时26分,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2953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53万例。同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民众抗议此起彼伏。强烈的对比全面展示了“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坚定了我们的自信。

(三)增强自信是有大用的

自信不是盲目乐观,是与忧患意识辩证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增强自信是以凝心聚力和不懈奋斗为基础,以应对挑战与化解风险为前提的。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四个自信”,对于在新征程上统揽“四个伟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增强自信是开展伟大斗争的精神引领。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必须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必须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增强自信,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有利于做好进行伟大斗争的思想准备与工作准备,有利于发扬斗争精神、把准斗争方向、坚定斗争信心、提高斗争本领、掌握斗争艺术,进而赢得斗争胜利。

增强自信是建设伟大工程的精神旗帜。根据中央组织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68.1万个,是世界第一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强国必先强党。增强自信,有助于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有助于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助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增强自信是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与现代化密切关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分阶段的战略安排,又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全面性特征。增强自信,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有利于着力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坚守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有利于凝聚鼓舞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汇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的磅礴伟力。

增强自信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标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个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增强自信,有助于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有助于跨越新长征路上的许多“雪山”“草地”,征服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有助于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拥有14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坚定的自信。


二、学史增信,坚定信仰担使命

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奋起,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学史增信,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份特别的入党宣誓书。宣誓人贺页朵,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以榨油的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党组织批准他入党,识字不多的贺页朵在简陋榨油房内,一笔一画把入党誓词庄严写在了一块红布上。观察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尽管24个字中有6个别字,但质朴而无畏的誓言、忠诚而笃定的信念,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百年历程,一艘小小红船之所以能够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就在于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接续奋斗,谱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壮丽史诗。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奋起,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心中有坚定信仰,脚下有无限力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这是硝烟战火的淬炼;“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是万里长征的丈量;“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一个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始终不渝战斗、百折不挠奋进,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学史增信,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学贵信、学贵思、学贵行。我们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玉非精琢难成器,铁经百炼而成钢。信仰信念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既需要砥砺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毅力和意志,也需要在经受斗争历练、战胜诱惑挑战中增进定力和智慧。“觉悟的门前便是刀山剑树”,革命烈士邓中夏如此说。上得了革命斗争检验的刀山,过得了改革发展考验的剑树,才能涵养好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和风范。学史增信,必须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不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善于从党史里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现实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总开关”问题,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采访期间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力量”,惊叹“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今天,我们郑重地凝望党史,致敬缅怀先辈和先烈,为的是品悟信仰之真纯、忠诚之可贵,为的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干事创业的精神之基,凝聚起复兴之路上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7日 07 版)

 

三、学史增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一) “学史增信”中的“信”有何深刻内涵?

“学史增信”之“信”,首先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共产党人之所以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因此,“学史增信”,首先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此进行不懈的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一再强调要以学习党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学史增信”之“信”,其次指的是我们在为理想信念奋斗时,必须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需要指出的是,信仰、理想、信念不只是嘴巴上说说的抽象道理,而是内生于心、外见于行的自觉奋斗。而且信仰、理想、信念,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是同道路的探索和坚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践行信仰和理想信念,就是要找到正确道路、坚持正确道路。今天,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且这种斗争的情况十分复杂。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增强信心。

(二)为什么说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艰巨考验。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在压力下退缩逃避。只有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才能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前斗志昂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充满信心。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坚定信仰理想最坚实的基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我们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三)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有何现实意义?

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事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都始终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国内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在长征途中,我们党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新的胜利。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依然要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锲而不舍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我们如何在这方面强化学习,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这需要我们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懂,就是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体悟这一思想秉持人民至上、彰显历史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战略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弄通,就是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做实,就是要把党史学习、理论学习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效。要引导广大党员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知行合一,切实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更加自觉地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振信心和斗志,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学史增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下,充满信心地把党百年来恪守的初心使命转化为今天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生动实践,奋力创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辉煌。


四、从9个方面“学史增信”

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第二次专题学习要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贯通起来,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信心。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深刻认识“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怎么样,人民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有说服力;深刻认识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使不可能成为了可能,这条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深刻认识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深刻认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展现了强大真理力量;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相贯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中华魂;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在指导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中,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丰富和完善;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个指导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最大社会主义国家阔步前进的战略体系,展现出巨大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必将指引中国人民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创造更加伟大的传奇。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扎实之根脉、醇厚之积淀,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深刻认识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虽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很重要的原因是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历史传承中来、从革命奋斗中来、从改革创新中来,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认识我们强调的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整体的自信;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西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的被动转化为完全主动,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是“对”的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是“好”的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为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是“行”的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是“活”的理论。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而且恰恰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相结合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深刻认识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这一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引领者、推动者,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不变色、永不变质的根本保证;深刻认识统筹两个大局,成就伟大事业,迫切需要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前进方向的领路人,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掌舵者,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磅礴力量的总指挥,正是在时代呼唤、历史选择、人民期盼和实践锻造中,习近平总书记当之无愧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立言立行、说到做到,彰显了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人格,立起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深刻认识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14亿人口的中国,有了习近平总书记掌舵把向,就有了干事创业的带头人、团结奋斗的主心骨,就一定能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深刻认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虽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但仍总体于我有利,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坚定湖南发展的战略自信和未来自信。深刻认识湖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谱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壮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迸发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建设热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澎湃着“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的发展活力,进入新时代掀开了“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崭新篇章;深刻认识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将新时代湖南在全国大局中的角色定位、使命担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湖南“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湖南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深刻认识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旗帜鲜明提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这是顺应民心民意和新阶段湖南发展需要的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湖南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行动路线,是湖南发展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展开,对于凝心聚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在三湘大地变成美好现实,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湖南的发展一定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重点学习书目和篇目

在重点学习书目上,要深入研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在重点学习篇目上,要深入研读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4卷),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8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10月23日)、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学习许达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的讲课》(2021年3月16日)。